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刘洋洋刘兴龙
临沂市河东区始终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高位推进实施。
紧盯高位推进抓部署
周密谋划部署。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调整充实工作领导小组,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突出抓好镇街党工委书记、管理区书记、村居(社区)书记三个关键人,特别是由书记镇长带头攻坚最薄弱的村,村党支部书记包最难整治的巷、最难做工作的户,切实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凝聚工作合力,改变原来由城管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成立由城管、农业农村、环保、水务、交通等单位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共有效破解难题392件。
紧盯突出问题抓攻坚
坚持用最笨的办法干最难的事,聚焦突出问题,拉出工作清单,逐村、逐路、逐户、逐巷攻坚突破。一是人机结合抓攻坚。扎实开展“洁净之城”“春风行动”“路域环境专项整治”等活动,特别是在集中攻坚阶段,全区日出动人员3700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次,清理垃圾1100余吨,全面掀起城乡环境整治提升热潮。“五域”同治抓攻坚,坚持村、路、水、田、户“五域”同治,实行“镇街干部包片包村、村干部包组包路段、网格员包户包网格”包联制度,逐条街巷清“死角”、逐家逐户扫“盲区”,推动整治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特别是针对启航路、长深连接线、滨河沿线等重点路段和汤河、李公河、葛沟干渠等重点河流,先后投入资金350余万元,推动其焕颜升级。深入一线抓攻坚,坚持工作到一线、到村居社区、到街巷,今年以来,现场帮助解决问题50余条,做到逐巷整治、逐村学习、连片帮扶,做到村干部家中必访、薄弱村居必到、揪出问题必“回头看”,让各村在“红红脸、出出汗”中持续巩固攻坚成果。
紧盯要素保障抓统筹
抓城乡环境整治,核心还是有人干事、有钱办事的问题。为此,在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多元投入,统筹使用,推动更多人员、设备、资金投入到环境整治中来。强化资金保障,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经费1000万元,其中800万统筹用于镇街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护等,200万用于镇街评价奖补。同时,结合“百千工程”片区建设,通过“财政拿、上级补、国企融”等方式,统筹各项涉农资金,由河东农发集团采用EPC的模式,已完成投资1.1亿元,建设道路升级改造、排水渠整治、村庄亮化、绿化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368处。强化队伍保障,统筹调配环卫、公益岗、网格员等充实保洁队伍力量,全区农村卫生保洁人员达4500余人。强化设施保障,累计投入270万元提升改造垃圾收集站1座,更换垃圾桶3980个、垃圾方箱280个、果皮箱140个,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更加完善。
紧盯常态长效抓提升
坚持抓日常、经常抓,不搞一阵风,推动城乡环境从“一时净”迈向“长久美”转变。突出党建引领,结合“党员同做一件事”,组建67个“银发先锋监督组”,设立320个“党员示范巷”忠琦配资,定期开展“环境整治”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健全管护机制,实行定区域、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间“六定”保洁工作机制和垃圾收运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有人管、不落空。
赢翻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